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石首市群艺馆 >> 八面来风 >> 浏览文章

徒步石首自然村(十)——团山 白果庙村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2018年02月01日  录入:admin

徒步石首自然村(十)——团山 白果庙村 

为配合绿色发展示范区,我们转场到了团山寺镇,未来的一个月里我们将寻访在团山寺镇南部的绿色长廊里。

 点击浏览下一页

秦克湖边的白果庙村在暮春的阳光下

很早就知道团山寺镇有个白果庙,今天去了才懂得她的寂寞和美丽。

白果庙村在解放后曾被称为美新联社、红城大队、一大队等,在1981年恢复老地名时更名回白果庙。她是由白果庙、小姚家山、碓马山、董家堤、金盆山、金鸡山、彭家台、狗头咀、柑子山等自然村组成,该村东依团山河,西北秦克湖,西南古荡湖,村拥双湖渊,是一个山水相依的古朴乡村。

白果庙村现有耕地面积922亩,旱田884亩,人口1059人,村户284户,人均不足一亩地的村民以打工经济贴补家用。旱田以水稻为主,也有不少村民选择了种植甘蔗、西瓜、甜瓜或葡萄等。水田有不少人种植荸荠、莲藕、湘莲等经济作物。

点击浏览下一页 

相传这里曾经是国民党军队与日寇对抗的战场

白果庙传说很多,每一个被访问到的村民都遗憾的告诉我说这里曾有棵千年白果树,这棵被当地人称作树奶奶的白果树在1951年伐了,树下的一座小庙也被拆了,村民王乐庭等人还在拆下的庙梁上见到了“唐  尉迟恭等人监制”文样,终因历史原因没能保留下来,但也足以证明其庙来历的久远。白果庙遗址后来被改建成中学、党校、团山区委总支部、福利院等,如今被湖北佳亿实业有限公司租借。

白果庙的来历:相传当地有一位聪慧、孝顺、名叫望生的少年,为给年迈的母亲治病,四处求药,自尝百草,终于在一位白胡子老郎中的指引下到六虎山求来一株白果树苗种在屋前 ,精心呵护,每月头三六九半夜起来祈祷,三个月便结得白果,治好了母亲的老哮喘。后来望生又利用白果不同的食疗方法和其他草药的配合治好了不少百姓的病,不取分文。独身一人的望生离开人世后,村民们为了纪念他,将他居住的小屋改成了一座小庙,并立了一块碑文刻上了“白果庙”三个字,就这样白果庙被流传下来。现在的白果庙改成了白果寺,与原址相距百米,在门前种了两颗白果树,遗存了当地人们对望生的尊敬和对白果的崇拜。

 点击浏览下一页

2001年重建的白果寺庙

 点击浏览下一页

小巧整洁的白果寺承接着当地村民对大善的传递

白果寺西北方向的地名叫狗头咀,在秦克湖上荡舟便可以看到一个像狗头的半岛,很多老人都说在他们过去在变天的时候经常可以水底有若隐若现的城堡,还有人在水里打捞起不少石碑,但多作了石阶石板,上面的字迹早已看不清楚了。村副主任王从柏告诉我们说他们在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

很早很早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良田,富甲一方的大财主在这里修建了一大片院楼,财主虽然跋扈,但养了个善良又漂亮的女儿翠娘。一天早上翠娘正在梳妆,却被自己收养的一条流浪狗大黄叼走了梳子,翠娘追赶着出来院楼,大黄叼着梳子一边回头望她一边往东南方向跑,翠娘刚到一处高地,就听见头顶一个霹雳,后面一声巨响,自家的大片房屋和良田瞬间坍塌下去,出现一个巨大的天坑。想到母亲还在家里,她顾不得自己的安危,转身跳到下了天坑 ,接着四面八方涌来滚滚洪水将她卷走,大黄扑过去想用咀去叼住翠娘,结果早就不见了她的踪影,大黄不愿离去,天天探头望着这片湖水,最后变成了一个探入湖中的半岛。人们习惯称这座半岛叫狗头咀。一个大义的生命,一段离奇的故事,却展示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点击浏览下一页 

狗头咀的鼻头上

这里的山多水多故事多,67岁的陈洪章老人告诉了我们说:

在靠近团山河的地方有一个柑子山,在他们小时候都有见过一颗乌柏树,很多年前,这棵巨大的乌柏引来了一只金鸡在此抱娃,村里有位善良的甘姓后生见了就天天给那金鸡送吃的,结果金鸡抱得十只小金鸡娃,就送了那甘生十套金碗和金勺。一天从湖南划船路过此地的何生上岸讨水喝,见到甘生家有金灿灿的碗勺,就开口相借,说儿子马上一岁,想借用这些东西让大家看看眼,甘生想都没想就把东西借给了一面之交的何生,何生拿到十套金的碗勺后只肯还给甘生九套,说明明就只借了九套,还说甘生做人不地道。甘生说不过,想想也就算了,谁让自己当时没有与他交代清楚呢。可住在乌柏树上金鸡知道了,飞过去扇了一下何生儿子的眼睛,何生回家就发现儿子的眼睛看不见了,于是卖掉了贪下的金碗勺,给儿子医治眼睛,只到把钱用完,儿子的眼睛也突然好了。

老人说这叫不是自己的财,不可随意窃取,否则就会人财两空的。

 点击浏览下一页

村里的老屋

村里的人们不太会讲大道理,但这些朴实的小故事却教育着代代村民友善、大义,以及对财富拥有的认知。

狗头咀的西南边曾经有一处王家祠堂,祠堂规模很大,正中雕有‘三槐家风’,两边的对联也记不得了,我问是不是“ 三槐家风 兰亭一集家声远 槐树三根泽世长 ”?这可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后人所拥有的故事呢,说是王羲之的后人有三兄弟在一颗大槐树下分家,才有了三槐之说。陪同的王从柏不好意思的笑了说那可就真不敢说自己知道了。后查阅史料得知 “三槐王氏”是王氏重要望族之一。该望族形成并兴盛于北宋真宗时期,至南宋末年仍有较大影响。一般家族均以地名郡望称于世,唯独三槐王氏是个例外。三槐王发祥于山东莘县,但因其族人多在外为官者,故最终留居莘县者并不多。十二世纪初,宋室南渡,以王皋为代表的原在北方为官的三槐王氏族人大多随朝廷南迁并最终定居于南方,原在南方为官的三槐王氏族人则继续留居任职处。后几经变迁,三槐王氏后裔在南方各省的分布更广。

常有逃难躲灾的外乡人来此,祠堂管事也会在灾年做些粥分发给众人,帮人度过难关。可惜在1954年被拆除,祠堂上的大梁被村民做成了大门,至今还在使用。

当地有一位能人张朔源,今年70岁了,12岁那年因为一次事故导致下身瘫痪,为了不给家里添麻烦,读过三年半书的他自学做撮胡子(当地农民玩的一种纸牌),但做好这种纸牌还要一道上漆的工序,没钱买,就自己摸索着制漆,用陀生、土子等药材研成粉末,与桐油树汁搅拌,做成了质量上乘的漆料,又加油烟锅底灰做成了黑漆、加铜矿粉成红漆等,可以漆家具什么的。张师傅为了谋生,学做篾匠,先到竹林里认识竹子的品质,他说竹子分公母的,只有母竹子韧性好,可以做好的篾活。瓢竹子(肥料过多的竹子)不行,做出来的篾活没精神;上色的竹子(线竹、斑竹等有纹样的竹子)也不行,做出来的东西不漂亮……张师傅说后来那些活计养不活自己了,看到漂亮的纸扎品在乡村是丧葬礼仪上还有些市场,就转行做起了纸扎。看着瘫痪在床的老艺人伸出变形的双手,可以想得到他这辈子吃了多少苦头。

 点击浏览下一页

躺在床上的瘫痪老艺人张朔源

后来听人说起张朔源,大家都说他极其聪明,年轻时候他和村里的青年一起玩色子游戏,他就自己做了一套色子,可以自由控制,想大便是大,想小便得小,从不失误,虽说大家都知道他做的色子有问题,却也不揭穿,依然和他玩得火热,他也热衷与人分享自己的快乐,赢了也会告诉别人是怎么回事。如果有人想来学篾活,他也热心传授,从不保守,但学徒们少了他那份聪慧,加上现在都不流行那些篾活,徒弟们也都出去打工了。

每个村庄都有说不完的故事,让我们打开记忆的大门,一同走回历史的天空吧。

 

 

 

 

 
 
上一篇文章:徒步石首自然村(十一)——团山寺过脉岭(2)
下一篇文章:荆河戏,石首曲艺的醇酿老酒

联系我们

石首市群众艺术馆

地址:石首市建设路20号

邮编:434400

邮箱:1284997534@qq.com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