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石首市群艺馆 >> 八面来风 >> 浏览文章

逃离石首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2018年09月12日  录入:admin

逃离石首

王钊

 

当我们脱离母体来到人间,注定人生就是一次次出脱与逃离,逃离襁褓,逃离蒙昧,逃离父母,逃离故园……我们不甘眼前的苟且,向往诗和远方,在清晨的薄雾间,在夜晚的星光下,在酷暑的烈日中,在寒冬的朔风里,风雨兼程,不舍昼夜,我们一次又一次告别过往,向着心中的梦想起航。而我,半生都在石首这个鄂南小城挣扎,内心逃离了千次万次,现实却一次也没有成功。

我出生在东升镇的陈家铺,两脚一提,前浸上津湖,后插白莲湖,上津湖是石首最大的湖,一万六千多亩,湖阔水深,烟波浩渺,白莲湖状若白莲,荷绿莲白,水碧泓清,共和国上将刘精松成长于上津湖畔,明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袁宗皋归葬于白莲湖边,可谓风光明丽,人文昌盛。然这一切距乡民的生活太遥远,两湖的最大特点是湖岸曲折,湾回岗绕,此起彼伏,幽深辽远,百转千回,两湖之间连绵逶迤的湾湾嘴嘴就是乡民的家。地是黄土,贫瘠坚硬,高处土墒难保,低处易渍易涝,儿时的记忆里,乡民们终日田间地头奔忙,衣难遮体,食难裹腹,后来围湖造田,开岗垦荒,依然没有改变,最可恨那黄土,黏性极强,一遇下雨,遍地暴泥,道路成浆,粘满鞋底,拉不动迈不开,如同沼泽中跋涉。

 点击浏览下一页

儿时的天地,便是两湖的湾嘴,湾湾嘴嘴看多了,便生了厌烦。我家靠近大队部,大队部前有一条黄土公路通向外面,偶有拖拉机经过,惊起伙伴们阵阵欢呼,我常望着公路出神,遥想公路尽头的世界。大约五岁的时候,父亲带着我们全家上了趟县城,我们称石首,怎么去的记不清了,只记得为了这趟出行,全家盘算了很久,兴奋了很久。我们参观了城关街道、人民饭店,在八一照像馆照了一张全家福,印象最深是是城中心立着一个巨大的毛主席雕像。兴奋之余,又有点失望,石首只有一条曲尺形的瘦街,房屋也不高,特别是汽车站,竟然是芦苇围成的一个大圈,几台蓬头垢面的卡车,在里面进进出出,难道这就是我一心向往的外面的世界?

1985年,我到南岳中学上高中,有了机会近距离打量石首,石首与儿时相比,有了很大变化,街道长了,建筑高了,城北竖起了一座座工厂,染上了繁华的颜色,麻纺厂三、四千工人,据说是中南地区最大的麻纺厂。登上南岳山顶,笔架山上的广播电视塔高耸入云,遥对而来,浩荡长江绕城奔流,如巨龙腾跃,江天一体,壮美无涯,一时很有些震撼,对小城生出钦敬和欢喜来。但那时年少无知,满脑子风花雪月,无时不刻不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或者像三毛一样流浪远方,走遍黄沙瀚海,去寻找梦中的橄榄树,小小的石首,已承载不了我狂放的思绪和幻想。

 点击浏览下一页

高考落榜,一棒子把我打回原形,无奈卷起行李回到老家,再次面对那些湾湾嘴嘴,心在八月飞雪,感觉上津湖和白莲湖就是两只巨大的章鱼,我则是它们巨爪攥着的无路可逃的小小海贝,我憎恨自己的无能,憎恨命运的不公,憎恨湾嘴的闭塞和清冷,只有一个念头,逃离这湾湾嘴嘴,逃离这生我养我的地方。

几经周折,我总算有了一份卑微的工作,离开了老家,可并没有挣脱石首的束缚,相反,距逃离石首的梦想越来越远了,我先后在高基庙、茅草街、焦山河辗转流离,三个地方都是石首的边界地带,比陈家铺更加偏远,在高基庙一个叫津南的点上,常年没有电,年轻人结婚,一对煤油灯是必置的新婚物品,一个成都上大学的同学说什么也不信,石首还有那么落后的地方?进城工作成了新的梦想,还谈什么逃离!我漫长的青春岁月就是在这三个乡镇捱过的,寂寞丛生,黑蝶漫飞……

 点击浏览下一页

1999年,《石首报》改版扩编,我应聘进了报社,因了职业的缘故,开始真正深入脚下这块土地,了解我梦想逃离的家园,她的悠久文明,她的红色血脉,她的锦绣山水,歉收并蓄的襟怀,刚柔相济的性格,一次次刷新了我对她的认知。此时,乡民们却大规模逃离,男人带女人,亲戚带朋友,他们象夏季的山洪,整家整村地席卷而出,逃向深圳、逃向广东,逃向沿海,逃向一切可以挣钱的地方,养育他们的土地,老人和孩子,被他们毫不犹豫地抛到身后,田地荒芜,故园冷落。 2001、2002的春节,黑压压的人头从车站漫溢到大街,买票候车的队伍从建设路一直排到武装部堤上,公安武警倾巢出动,那一双双焦虑的眼神,一个个推搡拥挤的身影,惊心动魄,刺痛了我的双眼,刺痛了我的心!他们的逃离再次勾起了我久远的逃离梦想,我在心底一遍遍惶惑地叩问:“石首,是什么让你的子民不顾一切,如此急不可待争先恐后地逃离?”

经年之后,岁月给出了答案,我们所经历的,是一个改天换地的磅礴时代,一个东方古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实现民族复兴的滚滚洪流,我的逃离缘于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巨大鸿沟,乡民的逃离缘于农村家庭承包责任红利出尽发展受滞的彷徨,而沿海改革开放狂飚突进的巨大能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出口。逃离的路途,有梦想、机遇和成功,也有苦难、陷阱和失败,但大家从未退缩,用辛勤和汗水坚定不移地浇灌他乡的城市,浇灌共和国崛起的根基。并用自己的血汗换回异地他乡的金钱、物资、思想和理念,重塑魂牵梦绕的家园。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这种逃离潮持续了近20年,2000年前后达到高峰。在逃离子民的反哺下、在留守儿女的坚持中,石首一一天天变美、变靓,高楼林立,路宽车疾,乡村阡陌,静静展露本色风华,城镇街巷,悄悄装点绿树红花,漫步陈家湖公园,宛如身临上海外滩,建设中的石首长江大桥,仿佛通向未来的康庄大道。

点击浏览下一页 

而今,逃离的乡民陆续返乡,我也蹉跎半生,人到中年,逃离的和梦想逃离没有成功的,都经历了无数人生的风雨,驿动的心不约而同渐渐平息,开始眷恋家乡、眷恋石首、眷恋这块土地。曾经梦寐以求的北上广,来去多了,居然有些不以为然,高楼虽然摩肩接踵的、人流虽然川流不息,可过个马路要一浪一浪地冲锋,上个班要赶一两个小时的车程,高不可攀的房价,无休无止的加班,哪有石首小城的闲适从容?出差和旅游只要超过一星期,便会想念南岳山晨练的晨曦,陈家湖漫步的晚照,曾经憎恨的上津湖白莲湖,时常没有缘由地潜入梦里。每年我都要抽空回一两次老家,在那些湾湾嘴嘴中走一走,看一看,或者拉着女儿的手,教她分辨湖边的油菜稻穗、岗上的包谷芝麻,偶遇曾经逃离的乡民,相视一笑,云淡风轻。

逃离其实是一种选择,曾经的逃离,是我们壮怀激烈的青春,是我们改造命运的抗争,是生存意义的叩问,是人生责任的驱使。无论是为了改变状若云泥的城乡差别,还是为了摆脱个体和家庭的贫瘠困顿,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带着使命的悲壮逃离。我们用不屈的信念,一点点缩小家乡和外面的差距,一点点编织石首繁荣富足的锦绣。石首已迈向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城市山明水秀,路网四通八达,经济多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沟通湘鄂,汇融两湖,成为名副其实的山水园林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大规模的逃离回归为正常的人口流动,今天的石首人已把外出择业当做一种平常的选择,我们也在逃离中,收获了价值和境界的提升,跃上了新的人生舞台。

愿更多的石首子民,回归日日舒展的家乡;愿未来的石首,吸引越来越多他乡子民的逃离,成为别人的诗和远方。

 

 
 
上一篇文章:打哈哈的老师
下一篇文章:徒步石首自然村之(十六)——团山寺虎头山

联系我们

石首市群众艺术馆

地址:石首市建设路20号

邮编:434400

邮箱:1284997534@qq.com

友情链接